导读
在当前的建筑市场上,资质就是敲门砖,虽说资质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资质是万万不能的。
不过,令人惊喜的是从2014年~2018年,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住建部和住建厅等主管部门,正在取消或大力减少不必要的建筑业资质认定,扩宽企业资质申报渠道,同时还扩大了工程承包范围。
本文将着力介绍这些方面的改革,推荐阅读!
一、取消或拟取消的资质
①设计一体化资质(已取消)
2014年11月6日起,各省级及以下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停止受理建筑智能化、消防设施、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幕墙等4个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首次申请、增项申请和升级申请。2014年12月6日起,住房城乡建设部停止受理上述资质申请。企业已持有的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证书继续有效。
②园林绿化资质(已取消)
2017年4月13日,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不再受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的相关申请,园林资质正式取消。
③物业服务企业资质核定全取消
物业服务企业二级以下资质(已取消)
物业服务企业一级资质核定(已取消)
④劳务资质(取消劳务资质审批意见已经出台)
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审批,设立专业作业企业资质,实行告知备案制。逐步建立施工承包企业自有建筑工人为骨干,专业作业企业自有建筑工人为主体的多元化用工方式。正式施行只是时间问题。
⑤工程咨询资质(已取消)
⑦招标代理资质(已取消)
201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修正案草案》,正式取消工程建设招标代理资质,12月28日开始实施,住建部29日也出台了取消后的监管措施。
二、中央政府出台改革意见
1、国务院:优化资质资格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
2017年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将“优化资质资格管理”作为首要事项,放在文件“深化建筑业简政放权改革”的第一条,足见重视程度。
(一)优化资质资格管理。进一步简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对信用良好、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能够提供足额担保的企业,在其资质类别内放宽承揽人生就是博尊龙ag旗舰厅的业务范围限制,同时,加快完善信用体系、工程担保及个人执业资格等相关配套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国办在《意见》中明确提出:
对信用良好、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能够提供足额担保的企业,在其资质类别内放宽承揽人生就是博尊龙ag旗舰厅的业务范围限制。
三、住建部简化资质申请、标准和专业类别
《意见》印发后,住建部积极响应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分别于:
2017年6月,发布《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删除了企业注册资本金要求、上缴营业税要求、企业经理任职要求、财务负责人、一级建造师数量要求、设计人员要求、工法数量要求、行业标准要求、信息化等要求。
2017年10月,答复网民关于“简化行业资质标准,防止证书挂靠”的留言时,讲道:拟简化资质标准条件和专业类别,减少企业资质标准对注册人员的要求,特别是减少挂靠较为严重的公用设备、电气等专业注册人员要求,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
2018年9月,住建部下发通知,自2019年1月1日起,由住建部审批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统一实行电子化申报和审批。
四、资质、工程承揽改革
当前,建筑企业正在受到下面三个资质改革的冲击和影响。
● 建筑和市政一级资质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
● 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直接申请一、二级资质,或专业承包资质。
● 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越资质、跨专业,超范围的承接工程。
上述三个改革目前还不是全国做法,但是应该引起企业的重视,因为企业在资质申报、投标工作、企业获得业绩等方面都将受到重大影响。
● 建筑和市政一级资质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
2017年11月9日,住建部决定在北京、上海、浙江3省(市)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审批试点。
2018年10月29日,住建部再增加江西、河南、四川、陕西4省推行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告知承诺制,至此已有7省(市)推行建筑企业申报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开展告知承诺审批。
● 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直接申请一、二级资质,或专业承包资质
总结
通过上文四个方面介绍资质的改革,想必你已经对当前建筑业资质改革、资质申报、扩大的工程承揽范围已经胸有成竹。
根据当前相关省份的改革政策,建设通小编给大家给予几点意见,望对各企业老总、高管、负责人、投标人员有所帮助:
符合业绩条件的二级总承包企业,可以通过一级资质审批承诺制取得建筑和市政一级资质。
总承包企业如有需要,可以去申请自己企业可以申请的一级、二级或专包资质,扩展自己企业的经营范围。
符合条件的企业,想要提高自己企业的业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人员情况、资金情况和企业能力,越资质等级、跨专业的承接工程。有了业绩,申报更多资质、拿下更多工程以及投标中标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提醒一下,虽然政策面的文件已经出台,但招标公告是否已经和上文提到的工程承揽范围要求的企业资质一致,还得看招标人的具体要求。
(建筑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