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建筑,冬天不用暖气、夏天不用空调,居住还非常舒适。”10月9日上午为期三天的第23届国际被动房大会在河北省高碑店市拉开帷幕。
被动房起源德国将遍及全球
据了解,本届国际被动房大会是自1996年以来,首次走出欧洲落地中国。大会期间,德国威力木工设备集团、德国汉高化工集团、德国梅森博格商贸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国葛洲坝集团等全球1000余家知名企业将集中展示超低能耗和绿色建材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被动房的概念起源于德国。据了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建筑节能为核心的被动房技术在德国兴起以来,发展迅猛,方兴未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节能建筑方式,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重视,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被动房在我国被称为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通过建筑自身高效的保温系统和带热回收的专用环境一体机系统,实现冬季不用能源供暖、夏季不用空调制冷,全年保持舒适节能的绿色建筑。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40%,而被动房的节能率高达90%以上,“节能减排,建筑是关键”,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与被动房一样,装配式同为当今建筑业发展热门。装配式被动房发展的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装配式和被动式是未来建筑的两大方向,实际上也是一个现代绿色建筑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两大主要特征。最终二者必然协同并进,达到和谐与有机的统一。
建筑业如何提升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采用新一代技术和劳动组织模式,才有可能实现产业升级换代。装配式建筑可以把劳动生产率提高10倍以上;被动式建筑可以把建筑能效提高10倍以上。装配式被动房,是建筑业实现10倍因子理论的必由之路。
装配式被动房:推动建筑节能迈入4.0时代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侯建群说,装配式建筑强调的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手段,代表了建筑工业化的较高水平。它作为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于节约资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率和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建筑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装配式节能设计标准的不断提高,最终装配式和被动式将趋于统一。目前我国的装配式与被动式建筑已从示范引导,逐步走向大规模推广普及阶段,一大批与之相配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不断涌现,促进建筑设计、施工、建材、设备行业的全面升级换代,使中国建筑节能工作逐步迈入超低能耗的4.0时代。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与建材企业积极投入到装配式与被动式建设推进中,希望能赢得下一个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市场机会。以北京住总、朗诗集团、远大住工、冀东发展、中建集团、三一重工等为代表的优势企业纷纷涌入装配式与被动式建设行列,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无穷活力。
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建造被动是超低能耗建筑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国家,将建成超过5000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筑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
中国整体建筑节能水平相比10年前有了长足的进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一个非常大的革命性创新:北京地区冬天不用暖气室内温度可以维持在20度以上。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能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特别是北方地区的采暖能耗能够降低80%-90%。若未来建筑按新被动式超低能耗体系在建造,城市供热供暖系统都可以不再需要。
国内秦皇岛“在水一方”、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均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成功案例。
装配式主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效率的十倍增长;被动式主要是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效率,能效也是十倍以上提高。装配式被动房是二者的高效叠加,产生的倍增效应巨大。国际经验表明,装配式被动房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相加,已远少于普通住宅总成本了。
我们再来说一个重点:
装配式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是颠覆还是再升级?
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都会经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参建单位该干什么事情,似乎都没有什么争议,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却让不少甲方头疼,与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不同的是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包含了五个阶段:技术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构件图设计阶段。
技术策划阶段:前期技术策划对装配式建筑的实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设计单位应在充分了解项目定位、建设规模、产业化目标、成本限额、外部条件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制定合理的技术路线,提高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程度,并与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技术实施方案,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设计依据。
初步设计阶段:应联合各专业的技术要点进行协同设计,结合规范确定建筑底部现浇加强区的层数,优化预制构件种类,充分考虑设备专业管线预留预埋,进行专项的经济性评估,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
施工图设计阶段:按照初步设计阶段制定的技术措施进行设计。各专业根据预制构件、内装部品、设备设施等生产企业提供的设计参数,在施工图中充分考虑各专业预留预埋要求。建筑专业应考虑连接节点处的防水、防火、隔声等设计。
构件图设计阶段:构件加工图纸可由设计单位与预制构件加工厂配合设计完成,建筑专业可根据需要提供预制构件的尺寸控制图。除对预制构件中的门窗洞口、机电管线精确定位外,还要考虑生产运输和现场安装时的吊钩、临时固定设施安装孔的预留预埋。
相比设计阶段的不同,装配式建筑更加注重协同、一体化的设计思路:
土建专业协同装配式建筑体型、平面布置及构造应符合抗震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为满足工业化建造的要求,预制构件设计应遵循受力合理、连接简单、施工方便、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选择适宜的预制构件尺寸和重量,方便加工运输,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建设成本。建筑承重墙、柱等竖件宜上下连续,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不宜采用转角窗。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和尺寸应满足结构受力及预制构件设计要求。
给排水专业协同装配式建筑应考虑公共空间竖向管井位置、尺寸及共用的可能性,将其设于易于检修的部位。竖向管线的设置宜相对集中,水平管线的排布应减少交叉。穿预制构件的管线应预留或预埋套管,穿预制楼板的管道应预留洞,穿预制梁的管道应预留或预埋套管。管井及吊顶内的设备管线安装应牢固可靠,应设置方便更换、维修的检修 门(孔)等措施。住宅套内宜优先采用同层排水,同层排水的房间应有可靠的防水构造措施。采用整体卫浴、整体厨房时,应与厂家配合土建 预留净尺寸及设备管道接口的位置及要求。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储水罐等的安装应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结构主体做好预留预埋。
3、暖通专业协同供暖系统的主立管及分户控制阀门等部件应设置在公共空间竖向管井内,户内供暖管线宜设置为独立环路。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时,分、集水器宜配合建筑地面垫层的做法设置在便于维修管理的部位。采用散热器供暖系统时,合理布置散热器位置、采暖管线的走向。采用分体式空调机时,满足卧室、起居室预留空调设施的安装位置和预留预埋条件。当采用集中新风系统时,应确定设备及风道的位置和走向。住宅厨房及卫生间应确定排气道的位置及尺寸。
4、电气专业协同确定分户配电箱位置,分户墙两侧暗装电气设备不应连通设置。预制构件设计应考虑内装要求,确定插座、灯具位置以及网络接口、电话接口、有线电视接口等位置。确定线路设置位置与垫层、墙体以及分段连接的配置, 在预制墙体内、叠合板内暗敷设时,应采用线管保护。在预制墙体上设置的电气开关、插座、接线盒、连接管线等均应进行预留预埋。在预制外墙板、内墙板的门窗过梁及锚固区内不应埋设设备管线。
5、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式内装修设计应遵循建筑、装修、部品一体化的设计原则,部品体系应满足国家相应标准要求,达到安全、经济、节能、环保等各项标准的要求,部品体系应实现集成化的成套供应。部品和构件宜通过优化参数、公差配合和接口技术等措施, 提高部品和构件互换性和通用性。装配式内装设计应综合考虑不同材料、设备、设施的不同使用年限,装修部品应具有可变性和适应性,便于施工安装、使用维护和维修改造。装配式内装的材料、设备在与预制构件连接时宜采用si住宅体系的支撑体与填充体分离技术进行设计,当条件不具备时宜采用预留预埋的安装方式,不应剔凿预制构件及其现浇节点,影响主体结构的安全性。
(凤凰空间)